海珠桥作为珠江上第一座跨江大桥,曾是连接广州“河南”“河北”的陆路唯一通道,入选多个不同版本的“羊城八景”。她既是交通大桥,也是城市景点,承载着数代广州人的记忆。海珠桥在1933年2月15日落成通车,之后又经历过重建和数次维修,今年已是90岁高龄。
【资料图】
历时38个月 工程于1933年2月15日竣工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档案馆保存了不少关于海珠桥历史的珍贵馆藏档案,其中关于海珠桥的主体桥梁《珠江大桥供货及建设合同》、北岸斜坡《合成公司承建珠江铁桥北岸斜坡工程合约》及南岸斜坡《马克敦公司承建珠江铁桥南岸斜坡及附近堤路工程合约》等三份建设合同全面呈现了海珠桥建设过程。
据《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记载,海珠桥在海珠广场南面,横跨珠江南北两岸,是反映广州桥梁建筑历史从木、石、水泥进至钢铁阶段的里程碑。始建于1929年12月,由上海美商慎昌洋行承包,转给广州的马克敦公司承建,造价白银103.3万两,历时38个月,海珠桥于1933年2月15日建成通车,成为广州珠江第一桥。
早期的海珠桥是座开合式桥梁
根据广州市档案馆馆藏的《海珠桥开合示意图》,当时桥体设计中采用了“活动式桥梁”的做法。这个“开合”设计,在特定时间桥面可从中间分开、两边拉起,方便大船通过。
海珠桥为三孔钢桁架结构,南北两孔各长67米,为固定式弓形钢桥。桥上车道宽12米,上面铺着0.15米厚钢筋三合土,0.025米厚柏油为保护层。中孔长49米,分为两截,可启闭,活动节的两端各装一台14匹马力发动机以司启闭。启桥需用的各种机械设备齐全,电动开关每次需时5分钟。海珠桥建成后,开通两条路线的公共汽车,方便市民交通,结束了两岸往来只能走水路的历史。
广州解放前夕,海珠桥被炸毁。造成海珠桥本身的中孔钢梁全被粉碎,南孔全部和北孔4节坠入江中。南桥墩近水面处折断倒卧江中,西北桥墩被炸裂两处,联系桥墩的三合土横梁也炸得支离破碎,沉入江底。
1950年3月,广州市政府正式开始修复海珠桥,改为钢筋混凝土与钢桁架梁混合结构,并固定桥面,采用英国的一座旧钢桥的钢桁梁改制安装。同年11月7日完工。1950年12月大桥重新恢复通行。现存海珠桥的桥梁是炸毁后重建的,不具备开合功能。如今,在海珠桥的桥身上,还能看到20世纪50年代初重建时的铭牌。
改革开放后多次扩建和大修
为改变海珠桥交通拥挤的现象,1974年,在桥两旁扩建两座各宽8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新桥。扩建后的海珠桥宽33米,其中快车道宽为11米,两边非机动车道各宽8米,人行道各宽3米,南北引道宽28米,中孔净高8.6米。
改革开放初期,市民出行多数选择自行车,而海珠桥每天承载大量市民过江需求,从高处俯瞰,在上下班高峰期时常可以看到桥面上密密麻麻涌动着人与自行车交汇的壮观景象,这是几代广州人共同的回忆。
1994年,桥中孔出现下沉趋势,桥的主梁结构也出现了变形,承载能力下降。1995年,市政府决定采用自锚式结构加固海珠桥,将中孔桥梁的部分荷载转移到悬索上,并除锈涂漆,竣工后的海珠桥承载能力比加固前提高了50%。
2012年2月28日,海珠桥大修工程正式拉开帷幕。经过18个月的大修,广州海珠桥于2013年9月1日重新开放通车。维修后的海珠桥承载能力大幅提高,可承受20吨的汽车通过;桥面两侧的曲线拉长,坡度更加平缓;主桥通航净高抬高至8.7米,与珠江上其他桥梁达到同样高度;边桥增加了盲道,并设置记录着海珠桥六大历史事件的12块景观墙。
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卫静雯 黄丽霞
摄影/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郭柯堂 胡瀛斌
X 关闭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
科技日报合肥2月8日电 (记者吴长锋)8日...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
2月8日,当看到中国选手谷爱凌以漂亮的高...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佳星)记...
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赵鹏跃...
2月2日,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战备巡逻。刘...
“前方道路遭‘敌’破坏,车辆无法通过。...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