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正文
河北易县:百里“山”“水”“陵” 打造和美乡村振兴共富路
2023-07-10 17:14:31    央广网

央广网保定7月10日消息(见习记者王艺霖)7月份的盛夏时节,位于河北省太行山北端东麓的易县迎来了旅游旺季。凤凰台村78岁的苏文华每天都要接待一波又一波来就餐的游客,餐桌上是人们在贯口“报菜名”里才听到过的菜品:蒸羊羔、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这些都是苏文华的拿手好菜,做饭的空当,他还热心地给游客们介绍各道菜的由来和做法。

苏文华给客人准备的满族特色菜肴蒸鹿尾儿(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艺霖 摄)


(资料图)

凤凰台村所在的易县,是千年古县和革命老区,也是位于一小时“环京津都市圈”内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里山川秀美,生态宜居,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境内可供开发的旅游景点145处,其中,以狼牙山、易水湖、清西陵为代表,形成了“一山一水一陵”的著名景观带。

现在,易县依托“山、水、陵”3个景区旅游资源优势,全面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在境内打造一条约100公里的和美乡村百里示范带,形成了清西陵、狼牙山、易水湖三个示范区,带动易县9个乡镇75个村走上“共富路”。

清西陵片区:品牌打造带热“满族风情”

苏文华经营的这个小饭店被称为“满家乐”,是清西陵示范区统一的农家乐品牌。

“我们村96%的人口是满族,家家会做满族特色菜肴,‘满家乐’是我们村农家游的商标,是在国家工商总局统一注册的。目前,全村发展‘满家乐’35家,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据凤凰台村党支部书记苏雪峰介绍,该村现在已经形成了以“吃满家饭、住满家屋、品满族风情”为主题的特色农家旅游品牌,被誉为“京南满族风情第一村”。

目前,清西陵片区涵盖的梁格庄、西陵2个乡镇已经发展“满家乐”300余家,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亿元。

清西陵片区的“满家乐”用特色食品招待八方来客(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艺霖 摄)

作为清西陵“守陵村”,清西陵片区的村民们掌握了彩画、陵漆修缮的手艺,这门手艺在村民中师徒相传,产生了一批技术精湛的古建技术人才,并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古建和油漆彩画工艺,“西陵古建”的劳务输出品牌由此而生。目前,凤凰台村有150人从事古建和油漆彩画行业,3公里的忠义村也有80多人参与此行业,利用自身的“手艺”,他们常年参与故宫、颐和园等著名古建的油漆彩画修复工作。

凤凰台村的民居(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艺霖 摄)

易水湖片区:特色民宿绘就“太行风景”

同样是打好旅游牌,清西陵片区有“满家乐”,易水湖片区则有“长寿宴”。该片区的安格庄群山环绕,依山傍水,村西是“太行明珠”易水湖,村北是“风萧萧兮兮易水寒”易水河,形成了易水湖周边的渔家乐农家菜系,该村突出“长寿文化”“乡村民俗文化”特色,以野生鱼虾、有机蔬菜、“长寿宴”等为特色的农家餐饮年吸引游客达6万人次,综合收益达600万元。

易水湖示范区涵盖安格庄、牛岗、大龙华3个乡镇,依托易水湖水资源和秀美生态环境,建成了片区内两个核心景区——恋乡·太行水镇、易水湖休闲旅游度假区等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

依托两个景区带来的大量游客,易水湖片区的乡村民宿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仅安格庄一村就已建有民宿50家,鳞次栉比,交相呼应,可谓是“人在山间住、水从房前流”。

安格庄村依山傍水(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艺霖 摄)

据安格庄村党支部书记安丙午介绍:“我们村建筑风格大都为青砖石块为主材、灰瓦双坡屋顶,具有太行山区的典型特点。村里在改造时,提取了村落的‘山、石、村、田、水’色彩,统一民居为灰顶,采用‘红砖套心、石板围群、灰瓦包角’,进一步突显出太行建筑风格。”同时,该村在牌匾、灯幡、楹联中又融入了这里特有的文化元素,在道路改造中,平坦路段采用青砖、红砖等材料,小巷路段采用当地的块石、石板、卵石等地方天然材料,和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形成了太行风情村落。

田岗村的特色民宿(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艺霖 摄)

同在易水湖片区,田岗村的特色民宿则是由10组小木屋组成的林下木屋,为度假亲子和年轻新锐客群营造了多元、幸福、灵感有趣的休闲空间。

狼牙山片区:精品林果“带富”山区农家

与安格庄村一样,狼牙山片区内东西水村的“农家院”也是远近闻名,该村依托狼牙山4A景区的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打造了农家院75户,可同时提供5000人就餐、2000人住宿,吸纳本村及周边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人员达到1200多人,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

据东西水村党支部书记曹艳龙介绍:“我们村所在的狼牙山片区涵盖西山北、狼牙山、独乐3个乡镇,依托狼牙山4A级旅游景区,主打红色旅游和林果采摘,打造了精品旅游线路3条、发展农家院400余家、建设精品采摘园75个,带动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康养度假等乡村旅游发展,现在是‘春赏花、夏戏水、秋摘果、冬滑雪’,游客来了,四季都有看点。”

走进狼牙山景区,一片10万亩的生态林果示范园郁郁葱葱,颇为“壮观”,示范园内有柿子、苹果、李子、甜杏、鲜桃等多种果品,产量能达到11万吨,产值5亿多元,每年观光采摘获得的收益,能够促进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易县西山北乡松山村万亩生态果园(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艺霖 摄)

狼牙山片区内的松山村因盛产“磨盘柿”被授予“磨盘柿之乡”荣誉称号。“现在,村里的果树种植面积已经一万余亩,林果规模达到18万多株,果品产量4000万斤以上,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松山村党支部书记赵连水介绍说,每年5月底开始,这里的果实就陆续成熟,一直持续到11月底。松山村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实现了“下树立即装箱、上车立即发货”的“一条龙”销售模式,将果品销往高碑店、涿州、北京及东北、西北、江浙等地,并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通过“一带串三区、三区建百村”,易县正努力探索山区脱贫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路子,逐步达到“一村一特色、一乡一产业、一线一风景、一区一景观、一带兴百里”的目标,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X 关闭

往期话题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